不久前,和上一份工作握手道了别…
出于一种惯性,总结一下,算是对上份工作画一个完整句号
工作期限: 2013-01-15 至 2014-6-30
(此文较长,请小心阅读~~~~ ^_^)
结缘篇
离开时,猛然一回顾,仿佛当初进来的那天就是昨天,时间过得真快, 还记得去年的那个夏天,和@张强头顶着烈日,坐着公交,来公司面试,当时的我们一边沐浴在职场,一边享受中学生时代的那种无拘无束
谁是张强:
还记得大一时,为了。。。。。。从大一开始到这份工作离职前,我们每天除了睡觉没有在一起,其他时间都在一起!这种在一起横穿了整个大学四年,以及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和第二分工作
在上上份工作中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没有达到我们预期,都就准备选择离开,张强比我先离开,然后开始投简历,一天,他投了上家公司奥震,都叫他去面试了,后来他把我的情况给面试官说,就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起去面试的资格
说来也是巧合,第二天得知我们团队之前的另外一个朋友,也去面试这家公司,与我们面试的时间这是错嚓一天,他头一天去面试,我和张强第二天去面试,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好奇,心想肯定得从他这位即将出身的先前部队获取点干货!当时奥震那边还不知道这三个他们即将面试的人的关系(我们在学校一个团队做事情,都是一同准备单干的哥们儿)
果不其然,当天回来之后我们得知他所有的面试内容(也是一个大概,没有细看),因为也不确定我们要去面试的和他的是否会一样,只是做个了解,了解他们的面试气氛,和状态
第二天,我们去了
地点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面的好像是一个教学楼上面的第三层,类似于学校的那种废弃的机房~(没过几天就搬家了,我正式上班的那天就搬到了锦江区软件工业园,原来公司那边还有一部分人),四五个人儿, 说实话,我们之前也就是我们学校机房的长住生,已经习惯和看透了这样的环境和模式,所以第一感觉还是有点失望,不过,环境归环境,工作归工作,我们还是进去面试去了
面试内容:
给我们了一道题目(就是和昨天我那个同事的题一样,后来才知道,那是一道ThoughtWorks经典的面试题),给我们4个小时,我和张强结对编程做出来,中途请我们吃了一顿盒饭,下午的时候,就对我们上午的代码进行一个讨论,问一些常见的问题(其实就是围绕一些常用的设计的的边界来问,看我们在一些边界上知不知道用一些设计模式来优化自己的代码),
结果:
第一天去的那个朋友,被淘汰了,我和张强 被录取了, 然后我的那个被淘汰的朋友,没过几天,就被ThoughtWorks录取了(^_^,说明个什么问题?)
后来老板面试,然后就这样进入了奥震这个大家庭
在这个期间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了两个项目的研发,一个是关于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平台』另一个是:中小薇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具体的工作内容就不累赘了,大体都那样,写代码,分析需求,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等,这些不是本文的范围,所以略去,这些的工作中的详情可以在我的简历中去查看,有详细的描写和规划
此文只记录一些生活中的那些趣事儿或者给自己印象很大的那些人事儿,或者某一时刻
生命中遇到的每一本书,都不是偶然
一本指引我向一名合格的职业人过度的一本好书
入职没有好久,就得到了这份福利(不管别人怎么认为一本书,我姑且把它叫作我的福利),当时可能因为是我们在里面工作的人都还大部分是学生(里面除了我们两个其他的基本都是电子科大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职业心态都还不是很成熟,没有一种主管能动性,任何事情,不主动,不积极
可能也是鉴于我们都还是学生,情有可原,老板也没有多说什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书«如何走出软件作坊»,啊朱作品, 然后是强制性的每一位员工读,读完后,必写读后感,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强迫政策,我把那本书认真的读完了,现在想想,真的是受益匪浅,他改变的是一个人的心态,一种脚踏实地的心态, 具体的感觉,见我专门为他写的一篇读后感那些来自《走出软件作坊》的思考与感受,可以说是,因这本书,我正式的进入职业状态
公司培训的那些事儿
正如我先前说说那样,我们刚应聘的时候,研发就那么四五个人,但是公司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没过多久,光研发部的规模就达到了二十多人,公司的发展,肯定是一个从小到的过程,但是人多了,如何把这些资源做到是资源相乘而不是简单的资源相加,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只有整体员工的素质提升,那么公司的整体文化和员工水平才会提升,正式基于这样一点,从小公司过度到大公司,为员工的培训的作用和价值就是功不可没的
在职期间公司一共举行了几次培训
- 高效团队管理培训心得
- ICT项目管理实践培训心得(一期)
- ICT项目管理实践培训心得(二期)
- 利益视频培训
- 如何合理利安排个人时间视频培训
从某种程度上说,培训对员工而言,是一种福利,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对企业而言,常常意味着成本,培训费时费力还费钱。按理说企业费尽心思组织员工培训,员工应该对培训很积极,实际情况却并没有这么理想。
国内不少企业都存在员工觉得“培训没劲儿”的现象。比如: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少员工会找借口请假,不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不准时;培训时不认真听也不记笔记;培训后不及时总结,不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消化;不主动提出培训需求等。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究竟有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投入要有产出,这是企业经营的逻辑。企业在培训上投入了,理应得到应有的效果,比如员工的思想和心态要有所改善;员工的技能要有所提升;员工的执行力要有所提高等。单从培训本身来看,这样的要求是十分合理的。但培训不是孤立的,他只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培训这个环节要发挥作用需要整个企业系统的支撑,如果孤立的看待培训,就会产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培训短视症。
作为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随时要面临来自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要不断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其实员工的素质就是制约提升企业抵抗力的主要因素。而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通过公司安排的几个简短的培训,确实让我收获不少,回头想想真的很高些公司能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它将让我终生收益!
再论公司文化
关于研发:
由于我们的技术头目之前在华为工作,但是华为的管理开发方式又是受ThoughtWorks咨询,所有深受TW的感染,在开发管理上还是比较接近敏捷开发,每天早上有站会,每周有例会,有回顾会议,每次的需求会分时分段的估计,等等,一切偏向敏捷,快速迭代,注重内部分享!
论加班:
刚去没几天好像就是天天加班,周末也是加班(处于核心研发阶段)我当时就发了一条说说
Byron lee
2013年8月30日 17:59
fuck,加班,加班!!白天加班,周末加班,有任务加班,没任务加班,自从上了班,睡晚觉的时间没有了,晚上的时间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学习时间没有了,陪媳妇儿耍的时间没有了! 刷微博的时间没有了,逛社区的时间没有了,关注大牛的时间没有了。。。
然后第二天晨会我就被匿名批斗了(谁怪我当时已经加了我们头儿的QQ!)
哈哈,后面再想想其实都还好啦,可能是自己当时心态不正确,才出此言!总体来说,算是中等加班吧,还能理解,刚去第一两周就开始加班,毕竟那是处于项目研发的核心阶段,要不断发布版本,当初说的是有部分浮动薪水,加班多浮动薪水会多一点,只是实践证明,浮动并不明显
酒文化:
这点在公司是最出名最有特色的了,这个原因也是一两句还讲不清来龙去脉的, 总之一个公司的文化和公司的老板的性格特点爱好是葛然分不开的。当时的老板特别的喜欢喝酒,刚来的时候,听同事们说,他们喝酒都不是用杯子,都是那那种很大的大碗喝酒,有个老板(一共是4个老板)好像说的是有一届的青岛啤酒节冠军!
我们的大老板经常就是:他看不惯那个,就找他喝酒去!…,他如果喜欢哪个,然后就找他喝酒去…..我在职的第一次公司聚会,我就惨败而归!
在一次培训的聚餐过程中我也被两瓶啤酒倒在一个大碗里,一口气下肚~~, 那个叫惨目忍睹
虽说这个公司的酒文化和老板的个人爱好脱不了关系,但是老板喜欢酒,一方面可能真的喜欢是喝点小酒有关系,另一方面跟他打拼职场,商场也有关系,这是多年的一种积累,和释放
麻将体:
入职后的不久,在一个偶然的周五的下午,我和张强在下班的时候临时说起,走,去打麻将,这是公司其他员工却不由自主的纷纷响应,就像是干涸的木柴遇到了星星之火!这样就炸开了花,就这样拉开了我们研发部麻将文化的开篇序幕,人家说,四川说是爱旅游,说白了就是换个地方打麻将! 也许我们都还是比较年轻的,所以都对这样的活动甚是感兴趣,大家才”不谋而合”, 我是喜欢打麻将,但是我的将龄不长,接触的比较晚,故牌技不精,但是喜欢去折腾,一直再悟道,但是从来没有悟出什么来~ ^_^, 自从那以后,基本就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基本就是,每周五我们都会凑一桌, 另外只要公司有什么户外活动,晚上时间那一定是麻将伺候….
麻将这个事情,其实很多人对他的意见是褒贬不一,说是赌博,影响公司形象也可以,或者说是公司文化情怀开发,能员工之间气氛融洽,工作之余的生活多彩多样化也可以,这个就看我们怎么去看,去权衡,但对于我来说,不要去注重那些细节,麻将他只是我们娱乐的一个工具,玩小点,少玩一点,不会图他赢多少,或者输多少,只是为娱乐,仅此而已!这样作为日常生活的调味剂未尝不可
在公司,通过平时的麻将,我也很快的和公司的其他员工熟悉起来,人熟悉了之后的项目开发合作那是起了催化剂作用的,同时也让我觉得,公司文化很好,如果工作上你对谁不爽,牌桌上你就多待他几次炮就爽翻了啊,如果平时工作上的头儿对你严厉,或者对他有距离感,牌桌上你多给他点几次炮,一下子就没有距离感了,大家就很快融入到一个次元去了。哈哈,当然,这些都是瞎扯,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感觉到这里不仅仅是上班,这里还是生活。
我想这就是那种不是每个公司都能给员工的归属感,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从而也喜欢这个公司
记那次独一无二的 RubyConf China 福利
RubyConf China,中国规模最大、最高水平、最有影响力的 Ruby 技术大会
它是由 Ruby 中国社区组织的一年一度的 Ruby 技术盛宴, 来自全国的 Ruby 社区的组织者们将倾力为大家打造一场国内乃至亚洲顶级的 Ruby 技术大会。
自己也算是很喜欢折腾技术的人了啦,平时在相关的技术社区也算是活跃分子,虽然之前也做过其他技术的研发,现在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学习一些其他相关的技术,但是喜欢Ruby始终可能要多一点,由于自己入行比较晚,之前的几届和行情基本都是不知与空白,但是我赶上了第五届RubyConf China, 关于大会的详细内容,不赘述,就说说关键点吧。
对,我就是参加的第五届, 这届算是举办的最成功的一届,当时出席会议的有很多技术界国内外的大牛,对于我一个那么喜欢技术,喜欢折腾的人,碰到这样技术会议怎么舍得不去参加呢?
在那次大会上,得到了很多昔日的大牛的签名合影, 买了些自己喜欢的书,见面认识了一些昔日没有见过面的朋友(包括我现在的头儿!) ^_^
第六届 RubyConf China 将于 2014 年 11 月 1 日 在北京举行, 8位国内外顶尖的 Ruby 开发者将为国内所有关注、使用、推广 Ruby 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分享业内最新的成果和经验,感兴趣的可以选择去参加)
再回到大会这件事本身吧,在没有任何犹豫的情况下,我就已经决定要去参加这次大会了,既然会议是那么的上档次,参加肯定得有一些成本考虑(比如:门票,路费,住宿,餐费等),自己从前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类似这样的会议,但这些丝毫不能阻碍我去的心切,就那么果断的愉快的决定了
大会在北京,我在成都,从未出过省的人,而且大会是一个周末的两天,要去参加这才大会就得预示着我得来回坐飞机(因为还要上班,飞机从前别说坐了,就连近距离都没有见过),自己一个人得飞到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去参加一个两天的会议!而且是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北方城市!
决定是决定了,关于成本,来来回回,加上其他的费用,我算了一下,预计的是7000(来回机票2000,门票500,住宿150*6,其他的吃喝玩乐),这搭上了我几个月的工资,为此一行程!在拮据也值!但这也基本就在我承受的边界了,可是我还是没有觉得心疼~,去参加的决心依然如此的坚定
因为参加这样的会议对我来说,意义是重大的,首先我能了解到,国内外的技术趋势和氛围,我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状态,并可以很好的认识他们~,这一切就足够了,这一切就是我想要的,对我来说可能那不是你几千元钱能买来的
会议虽然是两天,且是周末,但是初次来到这么一个传说中的首都城市,怎么能不去一睹他们的容颜?所以我得请两天假期,顺带的在北京好好的游玩一下,于是在会议将要临近的时候,我就向我们头儿请了两天假期,连带周末我一共可以有7天的时间,再请假的时候,当我告知我这边的具体请问后,顺口就问了一句,像我们参加这种会议公司能报销吗? 然后头儿说,我得向上级问问,然后我也没有当回事,就随口一问,因为报不报我都得去,毕竟我还是个新人,估计报是没有多大希望的,以前也没有这样的惯例!我也没有太指望,然后我当时就以为这样画上了句号。
结果:
没过几天,头儿给我说,上次问的时有结果了,公司很支持员工去参加这些提升自己,扩展自己远见的活动,同时他们通过考察,这些会议的质量也是相当的高的!我们公司能有员工去参加是件很好的事情,所以完全支持我去,同时给我报销所有来回的机票,门票。但是因为我还是试用期,所有生活费就不能报了,这个得自己去解决!但是得有任务去完成
- 把所有现场的会议记录成视频,拿回来,然后给他家分享
- 去了后回来要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想全公司的人分享
我当时听了,那是高兴啊(都已经解决大部分经费了,生活费那是小事啊),心想真是感谢@Terry呀,同时也很感谢公司能有这样的举动,让我对公司的尊敬和喜欢打了一个大大的点了一个赞!,这样的公司不管现在怎样,将来必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然后我就愉快的,高兴的,有收获的参加了那次大会! ,最终现在多多少少享受着那次大会打给我的改变和收益,真的很感谢奥震公司!谢谢!
公司提的那两点要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设备问题,第一项任务现场没有完成,但是因为现场有专门的InfoQ的摄像人员现场录像,同时所有的录像稍后整理后都会公开,我后来就整理了所有公开的视频,分享了给全公司的员工。
其实我当时那么随口一问的灵感是有来源的,这就说说上面为什么说要感谢 @Terry
这还是得从社区说起,因为平时我们在社区还是挺活跃的,平时社区组织的线下活动聚会呀什么的,我们都会参加,平时了解的一些大牛也会参加一些他们能有空参加的活动,其中@Terry, 就是其中之一,最开始知道他,那是我刚开始接触Ruby的时候,可能他们是国内早起的Ruby用户和推广者,他们为Ruby在国内的发展做了很多共享,比如,社区建设,相关的技术的攻破,也出了一些相关的视频,供我们去学习,我可以说就是看他们这些出的视频入的Ruby这扇大门,所以对他们都充满敬佩。 有了这些前奏,在我第二次参加成都本地的一个Ruby聚会的时候@Terry就来参加了,我当时那个激动呀,到了后第一个先握握手,抱一抱,哈哈,么么达!
再那次聚会上他给我们分享了他第一次参加RubyConf的经历,也是一次意外,他说他要去参加这个大会,正好他那时的头儿也是很喜欢搞技术,就不谋而合,约定和他一起去,来回报销所有的费用,他当时兴喜若狂,他参加的那次会议,给他带来了值的变化和收获,认识了现在很好的基友@Daniel(吕国宁),国宁哥是个很和善的人,最后通过Daniel的介绍,进入了一家外企,然后在那家外企,认识了现在和他一起创业的@叶玎玎(其实Daniel,给Terry介绍的那个公司就是Daniel自己所在的那家公司,所以Terry,Dingding,Daniel他们当时就是在一家公司,那就外企公司就叫Intridea), 可以说一切的改变都从他参加那次大会开始,这样的机遇,当然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这个与@Terry 本身的个人能力 是不能分割的
回想他这一切,不得让我感慨: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说,不要在乎,不要抱怨,不要疑惑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或者你的处境,相信你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你的最好的安排,你只需要按照你所想的义无反顾的去做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听得我们这些观众是热血澎湃。心里当时就暗想即将这就参加的RubyConf能不能认识一些大牛来改变的人生?哈哈,即使是痴心妄想,当时也奢望了一下(但事实上,那次去见面认识了我现在这家公司的头儿@项新智,一年过后的今天,我在他的这家公司任职,这家公司叫 36氪,^_^),所以下决心回去也得问问我们的头儿能不能报销,故才有了后面的那些故事!
结论
:公司对有远见的员工是很支持的,当然一定得是英明的公司,就如我上家公司一样 ! ^^,多和公司沟通,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别人怎么想,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那就好了, 同时通过这两个故事,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从此不会在犹豫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了吧! 所以,最好结论是,想改变自己,从参加社区活动开始。 赶快去参加吧! ^^
最后这里附上几张当时大会的照片吧:
更多的图片请见:http://www.flickr.com/photos/lgn21st/sets/72157637499176594/
大会所有的PPT和视频:https://ruby-china.org/topics/15749
记那次独一无二的年会
2013年8月份入职,几个月过去,转眼就要进入年末了,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再加外界的一些偶然的情况下,我被选举成了公司2014年年会的总(卖)导(苦)演(力),老总亲自对我说:你是年会的总(噱)导(头)演,所有资源,人员听你调配! 听着风光,实质是无资源,无人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有依据的
公司员工除了正常的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以外,其他的工作的推动,多多少少都是会收到阻力的,首先他把份内的事情忙完,然后可能才去做其他额外的事情,相当于我们在一个职能矩阵中,在组一个矩阵,这样在没有其他额外的回报的条件下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个人,都会推辞的:比方说,你本质的工作是写代码,天天任务中,时不时还加班, 现在又给你额外的安排一个每天下午要排练节目或者去全公司收集信息,那么对你来说,你肯定是会排斥的
但不管怎么样,任务已下达,并已授权,那么就得干起来,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得去解决!下面就说说整个事情中那些趣事儿
方针的制定,总体预算:
一开始,老板给了我一个大概预算,在这个预算内筹办,这个预算包括所有的奖品等,如何游刃有余的合理计划的使用这笔预算,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首先还是根据几个大的环节把资金分配了比例,在某某环境,预计多少比例的资金,然后预留一部分比例备用资金
然后又在各个环节的总资金下去拟订和筹集相关的活动,相关的活动在和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最后发现有不合理的比例再调配,最终输出一个财务预算表,拿着这个预算就可以去领钱了
做的第一份策划:
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又高兴,又惆怅, 高兴是因为老板这么看得起我,同时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历练一下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一件多么难得的机会。惆怅那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筹办一个年会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节目,排练,服装,场地,嘉宾,颁奖,音响设备等等,这方面我什么资源,经验都没有,同时一下接这么个活儿,时间期限只有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做过都不知道从何开始,如何把整个项目(姑且把它叫作一个项目)管理好,进度控制好,给老板筹办一个看得见的年会,一个拍手称赞的年会,这就一下子成了我的心病
年轻,就是年轻,其实我们在惆怅这些的时候,老板早就知道我们会遇到的问题,第二天就叫到办公室,给我好好的上了一课项目管理的启蒙课,那是一场有很有收获的对话,走出办公室我之前的迷茫一切都不在是任何问题,第一步就是要写一份策划,这份策划包括,时间,地点,活动流程,资金分配,工作组的安排,进度安排控制等等,一份详细的策划,这个策划其实不是给任何人看的,是帮助自己理清这个事情所有的思路,当你策划做出来的时候,那么它的价值就不重要了
事情理清后,就得安排计划项目的进度,把关键时间点列出来,分配责任人,可以采用甘特图,脑图,WBS等方式去帮助分析和理解安排
如何保证在规定的时间你能验收到如期的效果,这个一定离不开 跟进
,各个环境你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点去跟进。
回首再看: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做细了他是那么的繁重,不说其他的吧,就看一下一个简单的年会,我中间输出了多少文档吧(这还只是关键文档,还有其他的一些素材文档就不展示了)
通过这才年会,我深刻的认识学习到如何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去 管理一个日常的,平常的,或者不平常的事情,如何在时间,进度,任务,资源,风险等方面去管理一个项目,这是我的成长,当然离不开老板的教导,谢谢,谢谢@冯总
在老板的辅助下一起都进行的很顺利,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各种该出现的问题,不该出现的问题,我们都预料到了(其实是老板有远见,给我们分享的 ^_^)
优秀的人各方面始终都是很优秀的:
在整个年会中最还有意思的除了我策划整个年会外就是我其中参与的两个节目了,一个是我独奏的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个是我与老板们组建的一个乐队,一起演奏《外面的世界》,《驿动的心》(我在里面都是葫芦丝伴奏)
这个事情的起源就得从年会开始的时候说起,最开始在选节目的时候,在群里说到乐器,我说我会葫芦丝和横笛,第二天老板就把我又叫到他办公室,就聊起乐器来,不聊不知道,老板还是一个音乐王子啊,乐理那硬是靠谱的没法说,谈那一首吉他简直是乐队风范,超有范儿,琴声起就已如醉!后来得知他大学时,是吉他协会的会长,聊的很是投机,最终确定我们搞一个乐队,主唱(另一位老板),吉他手(我们大老板),副吉他手(另一位同事),葫芦丝手(我),最后的讨论,曲目也确定了,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这个传奇的乐队的表演
最终在舞台上,看着老板那光芒四射的表演, 我不得不感概:一个优秀的人,他各方面都很优秀!
最终晚会也是如期的完美的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晚会虽然除了一些瑕疵,但是总体很成功!
最后在我们的优秀节目评比中,我们乐队的节目第一,我的个人葫芦丝独奏第二! 赢了一个大红包,回家过年! ^_^
谢谢当时我一起筹办的那些小伙伴们,谢谢,是大家一起共同的努力才得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分享一些年会照片:
论产品UI,UE设计
在整个任职期间,除了平时主要项目功能的研发,还担任整个项目的UI,UE的设计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的酸水那是一肚子就只能自己咽下去!其他的详情就不说了吧,不外乎都是大家说的,需求~改!,设计~改, 图片~改! 位置~改! 按钮~改!等等,改你妹啊!改!重复的做着这些工作,否定了又肯定,肯定了又否定,最终就能体会为什么程序员后面都死在了键盘上,或者忍不住产品经理被暴打等噩耗,看一张图就大致了然在IT职业中各个职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 在业界,似乎这种矛盾一直存在,从未被超越 ~~
哈哈,上面这些当然只是开玩笑,大家相互调侃自己罢了,无需当真. 只不过这只是真实情况中的一个侧面反应而已,设计师和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段子那不是一两句就能够讲完的!当然,这些问题肯定是在生活中存在的,但是解决方式也还是有很多的,当然不包括也不推荐以上那些暴力手段!
其他的就不说了吧,就说说自己搞这么一段时间来,自己对这个的看法和认识
人世间审美,人与人的标准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这个东西也是一样的,所以在决定做产品的UI,UE设计的时候得看你跟了一个什么样的头儿!
如果你跟了一个真的是懂美,懂用户的头儿,那么在你们合作设计,审核,拍板,重做等等环节,你会学到收获很多,他们奉行的一个原则是:我们做的设计是为用户满意,站在用户角度!当你提交一整版完整的设计方案后,即使全部被否定,那么他会给你一个完整的分析或者理由,说明这个是不能这样设计的,当然有了这些来自他们的产品实践理论基础再加上你的设计功底,相信在不断的改版几次后,作品会有质的飞跃,最后名利双收,你也在成长很多!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即使我的设计被否定了多少次,在重做的过程中,心中都毫无怨言,别人说的对呀,好的就应该改正,为什么还要有怨言呢?除非你真的是一个不求上进,只图领点工资回家过年的那种『油皮条』
当然就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当你遇到一个对产品,UI,UE,用户等完全不懂,然后,一天看着你精心花了几个昼夜设计出来的作品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这个地方要改,那个地方要改,然后就没有为什么这样改,要改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合适,其实你里面的设计理论也不亚于有经验的设计师!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让人感觉这个设计不是拿出来让用户满意的,是完全设计成那个『脑残』的头儿满意的风格!他懂为什么这样设计吗?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设计的数据支撑是什么吗,不知道,一天就知道,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不喜欢!不喜欢你妹啊, 你他妈真懂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当提交设计后,回头让你改丁点的设计,你肚子里都是火气万丈!恨不得今天晚上回家路上找个抹布口袋将这个『傻逼』解决掉!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早就应该另辟蹊径啦!误人误己误前尘!
其实我们任何设计只要符合了大体的设计原则(前提是你的设计确实是符合设计原则的),然后设计出来的每一副作品都是有他存在的依据和价值的,他至少是代表了你的一种标准,只不过你的这种标准被别人不认可而已,但是这个重要吗?不重要!不被被人认可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你的质量差!我只想说如果今天你是CEO,然后这个产品是你设计出来的,在市面上你的设计也受欢迎!其他的还重要吗? 管谁喜不喜欢呢! 因为它就是你的风格,你的Style。
所以当有一天你认为的绝伦的设计被被人否认后,不要气馁!当有一天你有很高是社会声望的时候同样的一副作品,那个时候任何人都能就能看到里面的美!(这不是人的问题,这是这个社会的问题!)所有当遇到设计上不顺心的事,不要灰心,勇于提升自我价值,其他的问题就顺然而解!
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道不同不相为谋,且行且珍惜!
其实这份工作严格来讲的话,应该算是我的第一份全职的工作。在这份工作里,帮助我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业人的过度,也许正式处于这个特殊的时期,习惯了以前学生时代的一切,那么刚接触职场,很多东西你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和学生时代的类似的进行对比: 比如朋友。
工作中的朋友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质的不一样!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吧:
在学生时代,可能没有多少闲钱,之前你认识一位朋友,还不错,过几天你急需要点钱,最后你向他开口了,基本上之前如果你们聊的来的话,他都不会拒绝,即使他没有,他都会想办法给你周转一点点,表示一下我们真的是好朋友。
工作后,你的朋友,可能已经认识一年多了,你也知道他可能有钱,有一天你需要点钱周转,然后你向他开口了,他基本都会吞吞吐吐,然后就说,哎呀,我这几天刚还了房贷,信用卡,或者刚买了什么什么等等来推脱(当然这个可能跟你本人的修为也有关系),它这不是扯淡吗?根据你对他的了解,他这明显是推脱嘛!然后你就会觉得,什么狗屁友情,什么狗屁平时的称兄道弟,到关键时刻,他妈的都是扯淡!
从此他在你心中也被踢出那个『朋友』的圈子,自己也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围墙,我他妈也不得给那个谁和谁借钱!然后你就变的和他一样傻逼(当然这个也是个列,很多人的慷慨是不会被一个两个吝啬鬼所改变的)
有人说你说这些是个列,分人,一般喜欢有会处朋友的,都还是会借给你的,当然我上边讲的只是一个概率!也就是说这样的拒绝的概率增加了!工作中的朋友,考虑的问题的时候,利己之心的分量明显的加重了(当然我们自己成为职业人也有可能也不例外),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自己的家,家人,老婆,孩子,当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后,才会考虑其他
我们一辈子可能回经历过很多职场,会接触很多同事,但是哪一天你从你的工作岗位离开后,曾经和你欢颜笑语的同事还有几个再和你联系? 数据显示再联系的概率几乎为0,离开了就是离开了,当初的相识就是因为工作关系,现在工作关系不在了,也就不认识了,也就不在联系了,(当然这个讲的还只是一个概率,这样种现状的概率增加了),然而我们在想起我们大学,高中,初中的同学和认识的朋友,想起他们那是一种多么温暖的画面,现在再也不能建立那些温暖的场景了。 所以且行且珍惜!
但是总体来说,工作中的朋友不是没有,二是更加两极化一点,怎么个两极化呢?
一种就是普通朋友,离职后就几乎不再有任何联系,就相当于从此再也没有认识过
一种就是之前你们一见如故,酒逢知己,像这样同事后面多半就成了他们事业的搭档
因为在职场上遇到的知己朋友,一般他们都是通过各种事情的质化,成长最后形成了他们几乎相似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投机了,就不谋而合,这这些观念也不是短时间改变的,最终导致了他们一起在职场上修成正果!而学生时代为什么所有的同学似乎都是一样的感情,这样的情况的概率较低呢?因为学生时代,成长的点不在这些方面,那时自己的职业规划,人世观都还尚未成熟,变动较大,所以这注定在学生时代的概念较低(当然不排除例外)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在这份工作上还是认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跟他们都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比如我们经常打麻将的那一伙,学识渊博的易伟博士(现在的关系都非常的好,还在常联系),小敏姐(一直在劝说她一起投资开包子店),尚仁双大哥(东北人,为了媳妇定居四川,离职时专门给我交流,叫以后常联系,他以后会开婚纱店,叫以后多合作),雨哥(在研发规范上,布道者,其魅力四射,教了我们很多东西),杨哥(一个经常和我们打麻将,无拘无束的头儿),冬菊姐(我们一起快乐的筹办年会),宋禹朝(一个全能的硬软全站工程师),母佳璐(川大的妹子,踏实认真),胡涛(带领我们跳公鸡舞的先驱者),陈立(一直默默的教我们公司潜规则的匿名者),陈颖娴(全公司最技术水平最厉害的女汉子),陶冰雕(一起上台演奏,文武双全,既会吉他,又会画画),还有很多如:丹王,何国平,等等就不一一列举啦,仿佛和他们相处的日子就在昨天
当然我知道,这一切都过去了,在这里只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心想事成,前程似锦!愿你们一切安好!
中小薇项目的感受
在整个在职期间,曾负责一个中小微的项目,既负责开发又负责项目管理相关的。自己也算是第一次负责一个上线的产品,以前可能懂一些术,但是没有切身实践,很多自己的思想层级都还没有达到,就犯了一些我看来低级的错误,其他就不多,就说一点自己意识的自己最大的一点缺点吧: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
怎么说呢?负责一个项目的时候,自己多数还是站在只是一个研发人员的角度去去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利己之心太重!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比如当因为对接合作的需要,别人给你提相应的额外要多做的事情需求,抵触情绪很大!最终会导致项目延期,合作效率不高,质量不好,最后在一次项目的检讨会上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自己甚是羞愧难当。现在想想自己是多么的愚蠢,立誓改之!
不要纠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要我们改正了就好,团队合作的心态,很重要,所以以后自己切记,多抱有利他之心,少考虑利己之心!且行且珍惜!
最后的那个结局: 离开是必然
不管怎么样,最后出于一些原因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拍摄于离职后走出办公室的最后一个画面(2014年6月27日)
当时我们的离开好像卷起了公司的一整离职风潮,我们走后相继的又有三四个人离开吧。但正如老板所说铁做的银盘,流水的兵,风潮是一时的,过一会儿就好了!
有同事会问:所有工作的时光很快乐,自己学到了很多,认识的朋友们也很不错,离职时头儿,老板也找我谈了几次,问问什么离开,可不可以不离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离开呢?我只想说离开的终究还是会离开。
自身原因可能占大部分吧,总的归结起来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是
,自己给自己预设的时间段已到,我需要开启新的职业模式。二是
,工作的内容不满意,但我坚持到了公司招标完成阶段,所以这是最好时机,毅然决定,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小三是
,面试时说的给我们签正式合同,有五险一金。但后来,说因为我们是学生,什么都不能有!感觉被欺骗,引发了一个小误会四是
,薪资体系可能不能接受
不管怎么样,那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记录不是去挽救,不是去谴责,不是去抱怨,它只是一种回忆的方式
最后祝愿奥震越越强大,奥震人越来越幸福!
(完)